新闻动态

海底捞上市,向系统与科技转变

海底捞上市,向系统与科技转变
在呷哺呷哺(00520.HK)登陆港交所近四年后,海底捞(06862.HK)终于上市了。据悉,海底捞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60%将用于开设新的餐厅。“海外市场会是我们接下来非常关注的一个地方。”发布会当天,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今年会开设180家到220家门店,其中15到22家在海外。事实上,此前已有消息指出海底捞加拿大门店已经在筹备中。
不过,上市首日海底捞并未实现股价的大幅上涨。截至9月26日收盘,其股价报17.82港元,涨幅为0.11%,此后甚至持续下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具有亮眼的财务数据和良好品牌形象的海底捞就是餐饮界的火锅“独角兽”。目前海底捞的PE值已经超过50,远高于同行业的呷哺呷哺以及行业的平均估值,这种短期的市场情绪会主导市场走向,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海底捞能否用业绩撑起股价,并且有足够的能力承受资本的考验还尚不得知。
目前在港股上市的内地餐饮企业包括唐宫中国、国际天食(上海小南国)、味千、呷哺呷哺等。此次海底捞上市的开局表现可能会引发又一波餐饮企业赴港上市潮。
但是,由于市场大势不佳和新股密集等原因,赴港上市的新股破发率大幅提升,如果餐饮企业尚不具备较高水平的管理运营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此时贸然跟风赴港上市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海底捞创始于1994年,据称创始人张勇以4张桌子起家。凭借一手创立的海底捞,张勇、舒萍夫妇以50亿元的财富排名2017年胡润富豪榜第825位。
根据海底捞此前披露的信息,此次赴港上市所募得的资金60%将用于为公司的部分扩充计划提供资金,20%将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15%将用于偿还贷款融资,5%将用于公司运营资金。按照规划,海底捞在2018年将开设180家到220家新的餐厅。2018年上半年,其已经开设71家新餐厅,其中63家已经到达初步月度收支平衡。
和很多餐饮品牌一样,海底捞也有其海外市场扩张的“野心”。海底捞联合创始人施永宏早前曾表示,在覆盖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市场后,其未来还要去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市场开店。最近几年海底捞的扩张速度加快,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翻台率在一些市场略有下降趋势。在一年开设近200家门店的目标之下,海底捞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
目前,萦绕在火锅行业周围的还有挥之不去的“后厨危机”问题。本月,有消费者爆料其在呷哺呷哺山东潍坊泰华店吃出了一只老鼠。随后,呷哺呷哺立即作出官方声明。而在2017年8月末,海底捞北京劲松店被曝光后厨老鼠乱蹿。海底捞更是一天发出两次声明,宣布了包括暂时关停两家涉事的门店、主动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事件进展等一系列整改措施。这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企业于海外开设的门店中。海底捞此前的招股书中就有披露,今年2月份,新加坡的一家餐厅因徒手处理食物及销售不净食品被扣12分后,被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暂停营业两周并罚款。
中国食品卫生是整个中国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食品卫生的监管上,餐饮企业如果实行高标准一方面很难招到人,另一方面想要用高薪激励带来的成本又难以承受,高激励、高惩罚的措施在餐饮行业很难实施。火锅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尽管已成为餐饮业第一大品类,但不得不说的是,和整个餐饮行业一样,这一细分领域的集中度亦不高。有机构测算指出,2012-2016年,五大连锁火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但始终较低。2016年,预计前五龙头的市场占有率为2.35%。因为格局仍旧较为分散、品牌众多,火锅这一领域的竞争一直格外激烈。
目前进入市场集中期的阶段,随着市场饱和度的增加以及人们对火锅的消费水平及要求的不断提升,火锅行业已掀起了一波“关店”热潮,而此次行业龙头的海底捞赴港上市,将会借助资本力量进行战略扩张和技术开发,高速扩张门店数量,并且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公司拟将20%资金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如智能厨房技术、虚拟现实、沉浸式就餐技术、定制化口味技术等,持续提升食品安全与用户就餐体验。
火锅领跑中式餐饮,为最受欢迎品类。中国餐饮服务市场包括中式、西式及其他餐饮,中式餐饮是最大组成部分,2017年市场份额为80.5%。中式餐饮可进一步分为中式正餐厅(如火锅、川菜、粤菜)以及中式快餐餐厅(有限餐桌服务或不提供餐桌服务)及其他(如中式烧烤及街头食品)。所有中式菜品中,火锅占据最大市场份额,2017年市场份额为13.7%。
餐饮市场高度分散,自营连锁店大有可为。国内餐饮公司按经营模式可分为独立运营、加盟连锁、自营连锁,由于食材供应、仓储物流、食品安全、地域差异等限制,餐饮市场高度分散,独立运营是主要餐饮经营模式。
 

Copyright © 2022 应时(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4848号-1

Supported By Aiyi